2015-6-4 9:42:57 點擊: 1037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第一步就是不要太了解自己。多年來,“情商”說一直在告訴我們相反的理論,即自我認識是實現任何目標的關鍵。雖然一直以來都沒有多少證據支持這一論調,但它聽起來不錯,于是人人都將之奉為真理??墒?,哪怕你對商業世界只有最粗淺的了解,也會得出相左的結論。過去三十年我見過許多商界高層人士,我不禁留意到,他們大多數人唯一的共同之處就是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
最近我看到了一些研究結果,它們支持了我的直覺——自我認識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重要。領導力咨詢公司Zenger Folkman進行了一項龐大的研究,將6.9萬名領導者對自己的看法與其團隊(總共75萬人)對他們的看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管理者對自我能力的評價與其他人對他們的評價相關性不大,這恰恰符合了我的預想。但接下來的研究結果比較出人意外。我原來總以為,成功人士相信他們自己那套炒作宣傳。大多數首席執行官都過得去,可他們往往認為自己非常偉大。就在不久前,我看到一個全球銀行界的大腕人物在講臺上口若懸河,擺出一副他在傳授過人智慧的架勢,但事實明顯是臺下大批觀眾百無聊賴地抬頭看著他,忍受著他沒完沒了的華麗而庸俗的陳詞濫調。但是根據這項研究,那些盲目相信自己擁有過人才能的經理人業績往往最差。反而是低估自己才能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現最佳。而且他們對自己的評價越低,其他人對他們的評價就越高,他們的工作表現就更好。如果你仔細想想,或許這并不奇怪。這就是比爾•奈伊(Bill Nighy)效應。
幾年前我采訪過這位英國演員,他花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告訴我,他多么擔心自己百無一用。采訪結束后,他甚至開始擔心自己在采訪中一無是處,以至于第二天他來到英國《金融時報》辦公室想要再來一遍。這些擔心對他有什么影響呢?影響很大:幫助他成為英國同年齡段最優秀的演員之一,而且讓所有采訪過他的人都喜歡上了很久以前我就認識到,想成為一名還算不錯的專欄作家,唯一的方法就是確信自己在內心深處是個軟弱的人。的確,你越相信自己軟弱無能,你就只能更加努力,這樣你的工作成績就會更出色。
最近我還意識到,年紀漸長的問題之一,就是哪怕你的工作技能可能有了一點提高,但危險在于你不再同樣強烈地相信自己的無可救藥。遇到這種時候,你的工作表現就會變差。你的自我認識提高了,但你的自滿情緒也隨之提高了。你知道自己辦得到,因此沒必要那么拼命。人們只要不再擔心自己一無是處,就會很快變得一無是處。如果成功的第一步是對自己說你一無是處,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所有關于男女差異的研究都表明,女性在自我貶低方面擁有較高的天賦。既然如此,為什么女性的職場表現沒有更好?為什么一流的領導者不全是女性?這一問題的答案揭曉了低估自己的最大缺點——你自己退出了競賽。擔心自己會搞砸某事的感覺是痛苦的,而讓這種痛苦感消失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放棄。
從這個角度看,這就意味著所有那些勇敢地致力于建立女性自尊的教練、導師和專家都找錯了目標。一直以來他們都在努力告訴女性(或者是男性、兒童,以及所有那些覺得自己完不成任務的人),她們一點兒也不差,她們棒極了,她們絕對能勝任這項工作。但其實他們應該做的是,告訴她們這種無法勝任的感覺是:a)完全自然的,b)一件強大的秘密武器。努力方向不應是試圖讓女性更高地評估自己,而是說服她們相信:擔任相關工作將是非常有意思/富于回報的,值得她們一展身手。
謝里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鼓勵女性忽視自己心里那個聲音:“我不配做這件事?!钡@個聲音不是敵人,它是一個朋友。正確的作法是,咬牙傾聽這個聲音,同時不斷提醒自己:這種一無是處的痛苦感,正是確保自己永遠不會一無是處的法寶。
![]() |
|
![]() |